走进韦康的黑色世界

韦康说:我喜欢面对黑色的画布恭敬而坐,我的心境进入了一个纯静的世界,一个个的信息在不断闪现。追随着思绪,去寻觅曾经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说:“韦康生来就是做画家的料!”

如今韦康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人生的路已走过了许多沟沟坎坎,经历了风风雨雨。将一切都看开了,进入了一马平川的,“豁达”世界。他的画更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求新,反复自我否定,再求新的反复探索,达到了一个功力深厚的境界。

来自于美国纽约的,艺术收藏家李芝颖小姐。对韦康先生的画,“一见倾心”,她从中发现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厚度,从世界艺术博览会的眼花缭乱之中,慧眼发现了独具中国魅力的韦康黑色世界。

韦康的脑海里不断地会出现一种情景,在茫茫黑夜中,一盏昏暗的路灯下,有一个人从黑夜里走过来,在路灯里慢慢变得形象清晰起来,但他却转身又消失在黑色里,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韦康说:在那一大片的黑色里有一条路,伸向远方,远方还有山,可能还有海,……就这样他开始在绘画中探索着怎样将他的想法,在这个平面空间里他要用黑色系列将四度空间里展示给观众。在韦康的画中,黑色里跳出来的绚烂色彩,是韦康要表现的是四度空间里的物质,不对,他还要将这些物质作为载体来传达他精神世界里的发现与追求。

美国的科学家霍金斯发现了宇宙黑洞在吞噬着物质世界的一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中黑色为冬,冬藏之意,包容万象,“墨分五色”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中将墨色演义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几千年来,有钱有闲又有情致的中国文人将墨色玩出了淋漓尽致,美丽。韦康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因此对黑色求索不亦乐乎。

在他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时时产生着智慧的火花:

韦康说:没有一个国家的画家对“黑色”的理解和运用象中国画家那样登峰造极,对“黑色”的至尊至爱象中国画家那样疯狂。千百年来,中国画家们崇拜它,“黑色”除了具有深沉典雅的色相之外,其实还有含有一个无限之大可以包容万象的神秘空间。是空灵赖以寄存的地方。“黑色”是一些民族,顶礼膜拜,精神寄托的偶像。庄重,神秘,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韦康说:我喜欢面对黑色的画布恭敬而坐,我的心境进入了一个纯静的世界,一个个的信息在不断闪现。追随着思绪,去寻觅曾经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过火花的信息。有些信息由于时间已经久远,尽管形象有些模糊不清,破碎零乱,变形退色,上下,前后颠倒,但是,它们还是唤起我的情感,默默地、情不自禁地我呼唤着他们的名字,与此同时我手中的画笔在画布上按照心灵印迹画下了这些信息。

在描摹时,我有时会欣喜若狂,有时会悲泣泪淌,更有时会捶胸登足,怒不可遏。总之我的情感得到表达。

韦康的绘画理念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有几件事是至关重要难以忘怀的,第一件是他初学绘画时在农场。连环画的大宗师贺友直在新海农场蹲点,韦康就由组织上派到那边去学习,在贺友直先生身边生活了三个月。

贺友直叫韦康、周培德等一群小青年去画拖拉机,这群小青年一看到拖拉机的履带上装满了螺丝,他们心想这么多螺丝怎么画,吓跑了。贺友直见状也不批评他们,而是自己去把拖拉机画好,而且每个螺丝都画得一丝不苟,画好了给他们看韦康感觉十分羞愧,贺友直对他说:“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不怕困难,不认真一事无成”。这件事给韦康留下深刻的记忆,做事无论大小都要认真投入,慢慢得就成了他的习惯。以后一旦选择了某项事业就一定要在这个领域里出类拔萃。从此他每天勤学苦练,一丝不苟。

韦康自豪地说

上海戏剧学院唯一办了一届美术系油画专业,油画专业只有六名学员,而他是其中之一,上海戏剧学院擅长舞台美术教育,虽说素描功底不如其他美院那样扎实,但色彩的训练是在全国美院中有其独到之处的,许多老师对色彩的把握是有独到之处的,以绚烂著长。韦康在学校虚心向各位老师求教,集众所长,打下很坚实的色彩基础,他无论是画风景还是人物都以其高雅的色彩修养另同行折服。

沈善增先生在他的报告文学《明日大师备忘录》里是这样描述韦康的,他写道: “他构思创作时喜欢躺在床上,用被子把脑袋蒙盖起来。一旦觉得自己与外界已充分隔绝,他的脑细胞就百倍地活跃起来。他升空了,升到了茫茫的宇宙中,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只剩下他要画的对像。对像按照他的意愿作着各种动作,颠来倒去,一会儿升高,一会儿落下,一会儿扑近,一会儿飞离,使他能俯视,仰视,正面看,侧面看,背面看,钻进去看,刨开来看。那时他激情澎湃,大汗淋漓,两只手心里也汗津津的。他说,因为在落笔之前他看到的太多,所以总觉得画面上能表现出来的太少太少。

……

一九七六年十月,韦康还在戏剧学院读书,方世聪老师与他合作的一幅油画就出现在上海美术馆的展厅里。尽管这幅画使他惭愧,他仅提供了构思,在画面上他只画了极少一部分,他沾了方老师的光;但这毕竟是他的名字第一次在画坛上显露。这幅画以后又被屡屡发表,被《上海美术》选作封面,不管怎么说,他的第一炮打得很响。七八年,他的毕业创作又在上海美术馆里展出。从那以后的七、八年里,他每一年都有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有的还选送进京参加全国性的美展,作品常被《上海美术年刊》、《上海画报》等刊用或被《萌芽》等杂志选作封面。他如果沿着摆在面前的康庄大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那么可以断言,今天他的知名度一定大大超过他所实际得到的。”

然而韦康是不会按照沈先生所说的方向去走的,在沈先生的笔下韦康有点象唐杰柯德。我认识了他那么多年,认为沈先生的描述是属实的,因为韦康是一个不顾世事,而爱钻牛角尖的人,可以抛弃一切,只追求自己心中目标的那类人。他情感的丰富而细腻对来自于社会的种种境遇更容易受到刺激与伤害,一般人在这种刺激与伤害后都会试图逃避,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而韦康恰恰不懂得逃避,正象沈善增描述他是一个十分纯洁得可爱,又执著的可笑的人。他用他敏感的触角去经历中国特有的复杂人际关系所产生出来的摩擦与打击,即使鲜血淋淋也不回避,一次又一次的触痛,使他深化了他对生活的认知,一次次被伤痛强化了的感情通过画布得到了更激情荡漾的挥发。古人云“愤怒出诗人”,而一幅画要有感动人的力量,在于画家心灵深处的岩浆爆发。韦康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充满激情,情感丰富细腻的画家,从不听命于“理性”的调遣,与同时代的一部分画家那样去运作自己的“名”和“利”。感情充斥着他的一生,他的每一阶段的绘画都充满了活力,不管是中年色彩斑斓时期的风景,人物画,还是青年时期的许多命题创作画,还是今天的墨色系列,情感的涌力是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他的人生之路往往会走得更曲折,痛苦。 “一张画面 二种效果”是韦康在大学时期一直追求的效果,但可惜的是他的发现往往随着他眼界的开阔,他发现他的创作往往与别人撞车。在韦康的人生经历中,常有和大师撞车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不断地产生自信的来源,虽然不断的撞车,但证明了他探索的方向是对头的,每次与大师的不谋而合,使他感到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沈先生写报告文学时,时时提到了韦康的困惑,与山穷水尽疑无路,他按一般人的思路认为韦康与名家的一再撞车应使他感到沮丧,韦康认为一个视角两种效果,原本就是建立在别人的理论上,这种理论当然会启迪其他的画家,他一直记住贺友直先生的话:“风格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风格是世界观”贺先生的另一段至理名言也对韦康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方笔触、黑调子等等都不能算是风格,只是一种模式。所谓风格,是人的一种观点,一种世界观。不是局部的,而是对整个世界的见解,对世界的渗透。”

贺先生的话拨开了他心里的迷雾,寻找到了他心中的那盏灯,为什么同样的话,有的人听得如服仙药,而有的人则不屑一顾,其实在韦康的心中早朦胧有这样的认知,只是比他年长的贺先生将他心中的话一针见血地表达出来,这就让韦康少走弯路,贺先生用自己多年经历的感悟缩短了韦康走向艺术大师的道路。贺先生说,风格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许多人画了一辈子没有自己的风格。从那天起韦康就决定,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一定要有韦康自己的风格。

韦康的色彩用得很多,色彩中的关系十分复杂,经常洗笔是件很麻烦的事,他想是否能找件更简便的工具替代它。他以他特有的痴情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武器——橡皮笔。

毛时安和闵希文都撰文盛赞这个发明:一种新工具的诞生会导致绘画产生巨大的变革。韦康发明了橡皮做成的油画笔,使用起来会产生一种与油画笔不同的效果和笔触,令人耳目一新。

韦康画过许多彩色的风景,他与大自然倾心交汇,然而世界上的著名大师擅长画风景的太多,他总感觉自己的风景画不够有个性,他坚信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感悟,那样他才会画出于众不同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生活的大都市——上海,他画了许多彩色的,用他那支独特的橡皮笔挥洒出具有书法效果的线条,而整个画面都又是色彩斑斓,我相信,西方世界的画家是不会有这样的线条与笔触的,但韦康并不只满足于此,他还要给人以更具中国特色的震撼力,于是,他将大片的黑色取代了色彩,一种凝重的效果出来了,他的黑色都市风情系列从舒缓的轻音乐变成了很有重量的交响曲。他成功了,他将西方绘画的多种技巧消化以后,成功地将中国文化元素的符号融合在了画面中,黑色里跳跃出的色彩斑斓,使人看出了韦康丰厚的色彩修养,与造型功力。他那独创的用笔方法,深厚的素描与造型功力,一直以来彰显的创作能力,都为他表达他心里对生活的感悟提供了一气呵成的条件。一种崭新的风格,即他一直追求的“韦康风格”出现了。观众为他画面的强烈震撼力所吸引。韦康成功了!他作为一名画家,完成了他的过程。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学习西画的人数众多,时间上参差不齐。但我们可从学习,探索,创新将中国油画家分别归结成三辈画家。即第一辈,或留学欧洲,日本,或从洋人及留学生办的学校里学得西画的艺术样式,借用西方人观察事物的目光和手段用来画他们自己想画的内容;第二辈是用西画的表现手段为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服务;第三辈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年代,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也画出具有中国特色与自己个性的油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韦康是属于第三代油画家。

韦康的母亲是一位感情十分细腻的人,在这方面韦康遗传了他的母亲,有一个镜头不断地在他脑海里重现,那就是:一个十岁男孩扑向母亲的怀抱,刚下了班的母亲丢弃了一天的疲惫,张开双臂紧紧地拥住了自己的小儿子,韦康说,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瞬间的感觉,是那样美妙,事实上,韦康的家父被整,割去了工资,发配到外地。母亲一个人拉扯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家,韦康记得家里的钱常常不到发工资就已花完了,母亲只好向亲戚,邻居来借,好在当时社会安定,风气尚好,都能有口饭吃,困难家庭也不例外。但在韦康的印象中母亲从不怨天尤人,总是只为孩子们着想,她虽然矮小,但在韦康幼小的记忆里都是那样的坚不可摧,无私无畏,给了他安全与慰藉,没有单亲家庭孩子的缺憾。韦康坦言,他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太多。小时候母亲操劳,少有时间与他亲昵。他在母亲保障衣食的前提下,尽情玩耍,那一拥抱在心中激起的浪花久未平息,成为创作之源泉。

“妈妈再抱我一次!”强烈愿望产生了2004年《黑色系列——母与子之相依偎》作品。该作品在上海美协举办的”海平线”展出,并出了画册。

“母与子”的旋律,一直在韦康的心中荡漾,一直贯穿着他的创作。

调皮得令狗摇头,那是母亲创造了给他心灵与自由的条件。而长大了他去了农场,整天忙于绘画,也没有与母亲更多的时间呆在一起,只知道,他们四个孩子长大成人,各奔东西,母亲并没有其它妇女更年期的“作”,“闹”,而是用自己这段生命的空暇阶段用来做年青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她写书法,画漫画,剪纸,还养花,她动作快,手势好,一下子有了许多作品,不了解世事的她一直想开个个人艺术品展,但只有韦康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母亲虽有艺术天性,但她毕竟还是门外汉。韦康只能用自己加倍的努力在社会上获取成功来让母亲和父亲高兴。1995年,他发明的橡皮笔,得到了国家专利权,他用这支笔与他的学生们画了许多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题为《韦康和他的学生们》,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父母着实为儿子骄傲,他们在上海美术馆合了影。而韦康母亲颇有岳母的情怀,当场挥毫写下“为国争光,身体健康”来勉励儿子。

2006年8月,当韦康的母亲离开人世,韦康怀着满腔的悲痛,珍藏了母亲的画来陪伴自己,这时的韦康女儿也大了。《母子系列之——三羊开泰》 三羊开泰,中国文字象形象声会意——羊,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羊是吉祥物。羊,也是孝道的象征,因为羊跪乳。母亲怀抱着孩子的母亲是菩萨,两边各有九尊罗汉保佑着他。人是一种需要精神依托的动物,人的灵魂需要在一处地方找到寄放与慰藉,只有这样,人才能大彻大悟,如果将金钱或一切物欲作为唯一的追求,那么即使你得到再多,也只能陷入更大的恐慌进入一个幸福宁静的状态。

韦康最终将母亲作为菩萨的化生,他已从“小我”中摆脱出来,从四年前那个“希望妈妈再抱我一次”满足个人需求的韦康进化到一个渴望回报母亲,羊跪乳,歌颂母爱——完成了歌颂自己母亲及至天下母亲。画面所体现的境界就孑然不同了。“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幼吾幼,及他人之幼”的高尚境界,他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及回报之情转化到全人类对母亲的伟大称颂上去。对歌颂人类共有母亲,亲情,灵魂寄托“大我”,他的思想境界在升华。

韦康将人类丰富的感情体验所囊括在了他的母与子和十八罗汉的黑色作品中。就向西方人咏唱他们的“平安夜”气势恢宏,站在作品的面前可以回顾你以前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但最终你的心境将得以升华。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暴风雨洗礼后的灵魂的洁净,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大彻大悟后达到了一种童心的境界。但孩童的天真是简单的,而他经历复杂后的归真反朴,平静中包含着沧海变桑田的精神巨变等复杂的情感。

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正义的化身,普通人修行到最高境界也能成为罗汉,就像民间传说的济公和布带和尚,他们是正义的化生,而罗汉则维护公道与正义是对有道德标准的弱势群体的呵护,不管是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持强凌弱的不公平现象,韦康自己也会遭遇到,还是因这些遭不公平待遇后,所历尽的心魔,都是要通过修身养性,励志来站胜自己。从而战胜社会上的。这就是韦康在做了许多不同题材的创作。天命年为什么要画十八罗汉了。如果说他早期的创作,是为别人画的,那么,他天命之年的创作是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与体会。凝聚了画家的真情实感,灵与肉。

尾声

正象有“得”就有“失”的自然法则一样,有“失”才有“得”也是一条不破真理。世界著名画家凡高正是以他的“大失”换取了其作品今天在世界上的最高价位,“大得”!韦康后期的作品,越来越抽象,简练,老辣,有点象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八大及简练的笔墨表现出其铮铮傲骨。巨大的黑色到透出来的彩色中蕴涵着苦难,与人类林林总总的体验,最终被一个伟大的精神所涵盖,那是一种无私,忘我,到达一马平川的佛教境地。人不再有烦恼,怨恨。只有感恩与歌颂,我陪伴李小姐在韦康的画室里看到了他不同时期的许多优秀作品《三峡船夫曲》、《体育三人行》……他所画的黑色世界在世界各地饱餐了无数绘画盛宴的李小姐处得到了通往世界当代绘画大师的通行证。李小姐在看了许多上海的西画家后,挑上了韦康,因为他在每个阶段的绘画都有震撼人的力量,他的画中燃烧着激情是沈先生描述的另一种人的绘画中寻找不到的。这也促使李小姐坚定扶持韦康的决心。

命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韦康。

李芝颖小姐的一见倾心。便有了这本画册和韦康大洋彼岸这次展览。

作者 陆权
上海美术馆馆员